根扎群众 枝护平安!——简记金带民警张华的十五年坚守
夏日炎炎,注意防暑
清晨,第一缕阳光照在双桂堂的大榕树上,梁平区金带派出所民警张华已经开始了新一天的巡逻。提醒家长看好孩子、为游客指引路线、留意人群有无异常......红蓝警灯与古刹飞檐相映,构成一道独特的平安风景线。
从警15载,这位基层民警用脚步丈量社区的每一寸土地,将“守护”二字刻进日复一日的琐碎与坚守里。“社区民警就像老榕树,把根深深扎进群众里,才能为大家遮风挡雨,守护一方安宁。”这句话,是他的工作信条,亦是他的真实写照。
“未成年人的事,再小也是大事”
“小李,这学期进了学校篮球队感觉如何?”“还可以,老师说我打篮球有天赋。”近日,张华趁着暑假又一次前往小李家中走访。每一次交谈,小李的变化都能让张华眼前一亮。
两年前,懵懂的小李因交友不慎参与了一起盗窃案。由于小李尚未成年且涉及金额较小,民警依法警告训诫后将其纳入辖区未成年人矫治教育对象。起初,小李对张华的帮教充满抵触,要么低头沉默,要么出言顶撞。可细心的张华留意到小李爱好篮球,便投其所好拉近距离,而后又耐心倾听,逐步引导,持续跟进,渐渐地,小李的抵触变成了信任,沉默变成了倾诉,曾经偏航的脚步稳稳踩回了正途。如今上高二的他,不仅品学兼优,更立志报考体育高校,成了个积极向上的阳光少年。
无独有偶。15岁的小严曾因小偷小摸被纳入矫治教育名单,却依旧不服管教,屡次犯错。按照相关规定,张华协助小严父母将其送往了专门学校。此后,他常常与学校联络了解情况,隔段时间就去学校探望,像“老父亲”般叮嘱学业、关心生活。如今,曾经迷途的少年表现积极,正一步步走向正轨。
“未成年人的事,再小也是大事。”在张华看来,这些迷途的青春或许走得慢,但只要有人引路,总有一天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光亮。对此,张华与辖区各村社携手,设立未成年人矫治教育小组,通过常态预防、提前干预、分级矫治、及时帮教等策略,精准化解每个孩子的问题。同时,作为辖区中小学法治副校长,张华还常态化开展普法宣传教育,引导青少年扣好“人生第一粒扣子”,切实为辖区未成年人茁壮成长撑起一片法治蓝天。
“只要多一分细心,群众就多一分安心”
“张警官,这事您管,我们就认!”群众的这句信赖,张华“挣”了15年。
今年2月,辖区龙氏兄妹因赡养母亲的事吵到差点动手,社区干部调解多次无果。“矛盾恐怕不止赡养这么简单。”张华一头扎进社区走访,跟左邻右舍拉家常、摸实情,终于找到症结:兄妹俩对母亲的存款和房产分配分歧极大。他以此为切入口,联合社区干部入户调解,终让积怨化解。
这样的故事,在张华的调解台账里还有很多。截至今年5月,已化解各类矛盾纠纷30余起,其中不乏陈年旧账。“社区工作千头万绪,最难的是解‘心结’。”他常说:“只要把心焐热了,事就顺了。”
除了用心找准矛盾结症,张华还总能从细微之处发现问题。曾在一次普通的警情处置中,当事双方矛盾升级,争执不休。就在其中一人脱口而出“去看个东西”时,张华心头一紧,追问之下竟捕捉到非法持有枪支的线索。循着线索,他在刘某家中查获一支填装火药的枪支,及时消除了安全隐患。
“这要是走火,后果不堪设想!”张华表示,只要多一分细心,群众就多一分安心。如今,张华依然常年穿梭于街巷,如“百家锁”一般串联起千家万户,牢牢锁住辖区居民的平安和信任。
“守护群众平安,永远在路上”
位于金带镇的双桂堂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景区,平日游客络绎不绝。作为辖区执勤民警,张华总是第一时间响应群众需求,守护景区安宁,让游客时刻感受到“人在景中游,警在身边守”的踏实。
去年十月,一外地游客曾女士在双桂堂景区丢了背包,焦急万分。正在巡逻的张华在详细了解背包丢失细节后,便立刻沿着曾女士浏览路线仔细寻找,问商铺、调监控,最终仅用二十多分钟就在一个角落的长椅下找到了背包。
同样与时间赛跑的,还有反诈预警。张华表示:“预警劝阻就是与诈骗分子抢时间的过程,无论何时都不能松懈。”在每一个劝阻时刻,一遍不行就两遍,两遍不行就上门,这其间经历过群众的误解,也受到过群众责难,但他从不放弃:“骂声总比哭声好,保住群众的钱袋子,比啥都值。”正是这一份坚持,辖区群众才能一次又一次守好自身财产安全。
从警以来,张华始终坚持以脚步丈量平安,用温情化解矛盾,于细微之处彰显初心。凭借突出表现,多次获评优秀公务员嘉奖,并于今年上半年获评重庆市优秀社区民警。面对荣誉,张华只是淡然一笑:“荣誉只属于过去,守护群众平安,永远在路上。”
15年,足够一棵榕树亭亭如盖,也足够让一个警察的誓言,长成群众心里“定心桩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