梁平古驿道、牛头寨、双桂渡槽受市级保护~重庆第4批文物保护单位公布!
近日
重庆市人民政府发布
《关于公布第四批重庆市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》
其中梁平三处文物——
跨蟠龙、竹山的成万古驿道梁平段
牛头寨赤牛城遗址、金带双桂渡槽
榜上有名
来源:重庆市人民政府官网

点击上图查看公告原文▲


来源:梁平区博物馆
古代梁平陆路交通发展主要在秦汉和唐两个时期。秦汉“车同轨”,全国大修驿道,梁平成为荆楚入蜀的必经之地,历史上最多设有二十余座驿站。
梁平博物馆内的清代交通图
驿道中,十里有庐,庐内设饮食;三十里有宿,宿中设客舍;五十里有市;东西南北中五部设督邮。通过这些驿道,政令传递,商旅互通;更为重要的是,促进了荆楚物质文化和巴蜀精神文化的大融合。
唐代,梁平在原有驿道的基础上,扩展了一条新通道,即“一骑红尘妃子笑”的天宝荔枝道。
梁平博物馆内的天宝荔枝道
历史上,荔枝贡地有岭南与涪州两说。
南宋地理学家祝穆《方舆胜览》记载,荔枝道的基本路线是从涪陵经达州取西乡到达长安,全程1000多公里,《胜览》云:“当时以马驰载,七日七夜至京,人马毙于路者甚众。”
科学地看,天宝荔枝贡地应在涪陵。荔枝产于盛夏,岭南距长安4、5千公里,无论如何快马加鞭,也无法保鲜送至长安。
苏轼《荔枝叹》中说:“永元荔枝来交州,天宝岁贡取之涪。”
位于蟠龙镇银河村,因108步石梯得名“百步梯”,由青石板铺成,是万梁古驿道中至今保存完好一段,也是历史文化遗迹较集中的一个地方。
梁平博物馆内复原的百步梯驿道及题刻
百步梯靠山一侧有3处摩崖石刻。“天子万年”阴刻楷书,落款“大明嘉靖癸巳副使臣张俭顿首拜祝”,是1533年张俭路过此地时,恰逢嘉靖皇帝生日而题写。
天子万年、蜀岭雄风题刻
“蜀岭雄风”阴刻行书,首尾款识分别为“丁卯春”“邑令符永培”,时在清嘉庆十二年(1807年)。

蜀道难题刻
“蜀道难”阴刻楷书,首尾两款识分别为“道光三年”和“湘南胡瀛”,作者生平不详。蜀道数千公里,尤其是李白《蜀道难》成诗后,一千多年来举国尽知这3个字,这是唯一一处明示“蜀道难”的石刻。

百步梯驿道石梯
这些驿道在梁平境内纵横交错,极大地提升了梁平对外交流吞吐的能力,让没有江河的梁平,成为遐迩闻名的“旱码头”。
牛头寨,又名赤牛城,依山而建,地势险要,是南宋后期修筑的抗元军事要塞,也是梁平历史上最悠久的古寨堡之一。“赤牛卧月”更是列入“梁山八景”之一。宋淳祐二年(1242年),大修赤牛城,规模浩大,官府动员军民固守寨上,梁山军治所、梁山县府、梁山县学都曾迁到寨上。
1257年和1275年,元军两次进攻梁山,但赤牛城岿然不动,为抗元保卫梁山发挥了重要作用。目前存寨门2座,分别为赶场门、观子门,两门均为石条砌筑成拱形,宽2.15米,长7米,坐东朝西。该山寨对于研究清代社会境况及建筑技术具有一定价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