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怎么看待彩礼和嫁妆?婚姻怎能沦为赤裸裸的金钱交易?
最近几年,我经常听见梁平民间有这样类似的说法:
“彩礼给了10万,女方娘家返还20万嫁妆,小家庭启动资金就有了!”
“男方的彩礼应该加倍返还,不然的话就是卖女儿“
“女方嫁妆如果不高于彩礼两倍,那多丢人哟,嫁到男方家里生活都没有底气”
“必须给20万彩礼,嫁妆几床被子就不错了,不然男方就是没诚意”
…………
这是站在不同角度的两个极端,男女平等的美好愿望被推得更加遥远,我不禁想问:当男方掏出的彩礼成为女方必须双倍奉还的投资本金,当婚姻变成一场精心的算计,那些为彩礼和嫁妆谈崩而分手的恋人,真的值得惋惜吗?
有人明目张胆地索要高价彩礼,也有人坚持彩礼双倍返还的荒谬逻辑,这种站在自身角度的扭曲的婚姻观早已让婚姻变了味。
所谓双方父母共同扶持小家,在双倍返还的潜规则下,早已沦为对女方父母单方面的剥削。女方父母不仅失去女儿,还要倒贴巨资,这哪里是平等扶持?分明是打着婚姻旗号的财富掠夺!
男女平等的口号喊了多少年?
至今为何绝大多数新婚夫妻默认住在婆家?女方脱离原生家庭,在陌生环境中成为外来者,这种空间分配本身便是对女性归属感的剥夺;
从身体损伤到职业中断,生育成本为何总是女性独自背负?社会赞美为母则刚,却对男性在育儿中的责任缺位视而不见;
孩子随父姓为何被视为天经地义?当母亲承受十月怀胎和分娩之苦,医学发展至今,仍然有女性因为生育而失去生命……但是,孩子姓名却成为父系家族的专属徽章,这是对女性血脉传承价值的彻底漠视……
这些对女性的不公平与双倍返还的彩礼逻辑一脉相承,它们共同构成了一套系统性剥夺女性及女方家庭权益的可笑逻辑。
个人认为,若保留礼俗,彩礼与嫁妆应仅为象征性祝福,金额必须自愿且量力而行。
女方任何形式的索取彩礼以及男方双倍返还的要求,都应被视为对婚姻本质的亵渎而坚决抵制。
建议新婚夫妇通过婚前协议明确生育带来的身体损耗、职业风险补偿机制(如设立生育保障金),及育儿责任的具体分工,让付出被看见、被量化、被补偿。
建议新婚夫妇居住选择权平等,婚后新家选址应由夫妻平等协商决定,或独立置业,或轮流居住,彻底打破从夫家居住的单一定式,真正的家,应建在两个人的心上,而非某一方的屋檐下。
建议新婚夫妇约定姓氏去除中心化,子女姓氏可采用双姓,或抽签决定,或创造性组合。姓名权应成为父母平等的宣言,而非父权延续的勋章。
建议新婚夫妇经济独立与人格独立并重, 成年子女组建家庭,应立足自身奋斗。过度依赖父母扶持并不可取,真正的婚姻自由,始于摆脱对原生家庭的经济依附,子女已成年,父母的责任就已经尽到了,彩礼和嫁妆都要自愿,不必苛责双方父母,父母子女之间的爱,并不只体现在彩礼和嫁妆之上。
婚姻的本质,是两个独立灵魂在爱与责任下的自愿结合,而非一场明码标价的买卖,更不是一方家庭对另一方家庭财富的巧取豪夺。
如果彩礼变成必须双倍返还的债务,如果为了娶媳妇就心甘情愿给付高价彩礼,婚姻的神圣岂不被铜臭践踏殆尽?!
那些因拒绝高价彩礼或者双倍返还而选择转身的恋人,并非爱得浅薄,恰恰是看清了依附于彩礼和嫁妆之上的剥削本质,是对自身利益及家庭尊严的捍卫。
真爱无需天价彩礼,更不需要双倍返还的嫁妆,女子在夫家的底气是丈夫的爱而不是娘家的嫁妆,男子要觅得共度一生的妻子,也不是彩礼的多少能决定的。
真正的文明婚姻,应是两个经济独立、人格平等的成年人,以爱情为基,以契约为盾,共同抵御风雨,携手创造未来。
真正美好的婚姻,应该摒弃算计与剥夺,崇尚尊重与共担。
以上文字,与诸君共勉。
最后祝福所有的婚姻都能远离令人窒息的算计与劫掠,都能成为两个自由相爱的人灵魂安放的归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