重庆山城有一种特殊职业群体,你见过吗?
二十余年前,去过重庆上清寺曾家岩一带。
记忆中的山城重庆,陡坡石阶层层叠叠,很多房子就建在悬崖边上。
城市生活仿佛都离不开那肩挑背扛的“棒棒”——竹棒和绳索是他们谋生的工具,简单又原始。
那时候,棒棒们大多是二十来岁的小伙子,青石板路上,他们结伴疾行,竹棒横在肩上,两头货物轻颤着,如同市井的一道道风景线。
此番去长寿,竟发觉此地地貌宛然上清寺翻版,然而,棒棒仍在,却分明换了一副面目。
石阶旁树荫下,三三两两散坐着些棒棒,手中竹棒磨得油亮光滑,几乎能映照出人影。他们大多年已半百,鬓角早已斑白如霜,皱纹深深嵌进黝黑的脸庞,如同岁月刻下的沟壑。
我静立良久,心中恍然有所触动:这竹棒,终究是渐渐挑不动光阴了,但是棒棒们仍然用苍老身躯,固执扛着夕阳的余温——竹棒两端悬垂的,已是行将消逝的旧日生计符号。
当最后一批老棒棒终于卸下肩头竹棒,那时山城梯坎上的脚步仍在,但应该再不会有那样一种负重前行的坚韧节拍了吧?
城市的新生之路自会铺展,只是过往那些汗水滴落石阶后瞬间蒸腾的辛劳气味,终将在不远的明天消散于风中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