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的双桂堂,是重庆乃至中国西南佛教界的一大重镇,被誉为承载着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艺术瑰宝。时至今日,人们互问“你是哪里人”,许许多多人都以回答“我家隔双桂堂不远”、“我是双桂堂的人”、“我家住在双桂堂”、“我年年上双桂堂”而自豪。

双桂堂保存完好的明清建筑群,是重庆的一大古建筑瑰宝。最鼎盛时,双桂堂有僧人500余人,历代无数传人把佛法传向四方。
34年前,双桂堂镇寺之宝、千年贝叶经于1990年10月失盗并守护僧遇害案发后,第十五代方丈妙谈法师也饮恨西归。双桂堂周边的人无不痛撼,人人都感觉像是自家失去了最宝贵的财物。“当消息传遍后,有的老人痛哭,有的人沉默多日不想说话,有的人连眼神看人都空洞了。”一位当时尚是少年的寺外居民今天如此回忆说,庙周边的人们与双桂堂的情感是刻到了骨子里的。
其实,双桂堂自其开山祖师、一代宗匠破山法师(1597-1666)建寺以来,就发出耀眼的光芒。“以梁平为中心,破山法师通过三十多年的弘法活动,使四川直至整个西南地区的佛教‘兴盛到历史的顶点’,成为中国佛教史上‘最后活跃及其终结’的代表性人物。”重庆政协文史专家、梁平才子熊少华说。熊少华著有《破山禅师评传》等著述,他对双桂堂的创建渊源、文化影响以至每间殿堂亭榭、每株古树花木、每座佛塔佛像都了如指掌。
破山法名海明,号破山、双桂老人,他俗名蹇栋宇,祖籍渝州(今重庆主城),明末出生于四川省大竹县。《破山禅师年谱》说他“本渝州忠定公后裔” ,蹇忠定公即明朝的重臣蹇义。也就是说,破山出生于没落的“富贵”之家。他8岁入校启蒙,13岁时就在父母操办下成婚了。婚后第二年,父母竟在无情的饥荒中相继去逝,生活的艰辛及丧亲之痛,令他倍感人生的凄苦无常。他在《自述行实》中说:“见壁间有志公禅师劝世歌,读至'身世皆空'处,不觉堕泪如雨,将从前恩爱等事,一时冰解。至夜获一梦.....自此一心念佛,志愿出家。”
他游历于佛寺古刹,十九岁不顾兄长反对,将妻儿安置后竟到家乡大竹县姜家庵皈依出家了。学了四年佛法后,1622年破山孤身行脚出蜀,来到湖北黄梅的佛教圣地四祖寺、东禅寺参禅,在著名道场破头山结庐苦行清修三年,阅读大量佛经和高僧著述。时有感于明末战乱频仍,山河破碎,他自号破山。破头山是禅宗四祖道信、五祖弘忍的道场,也是六祖慧能的悟道得法之地,著名的“菩提本无树,明镜亦非台。来无一物,何处惹尘埃”的偈即出于此。在破头山的最后一年,他闭关修禅七日,最后一天举足坠于悬岩之下,左脚跌伤而豁然开悟。养伤百日后破山出山南行,行脚四方求佛学法,后拜在浙江海盐金粟寺的密云圆悟禅师座下,又随密云圆悟禅师移驻名刹天童寺。密云法师在我国佛教史上具有非常崇高的地位,被尊为“临济宗中兴之祖”。传说将顺治皇帝度化出家的高僧,就是密云的弟子"木陈道忞",也就是破山的师兄弟。破山学识渊博,密云禅师甚是厚爱,受其印可“曹溪正脉”成为12位嗣法弟子之一,成为临济宗的正宗传人。破山海明、木陈道忞、汉月法藏是后世影响力最大的密云法师足下三大弟子。次年秋天,破山又住持了原由曹洞宗主持的嘉禾东塔寺,自此实际成临济、曹洞两宗的一代宗匠。
两年后(1632年),“大难七次”的破山辞师西归四川,时年35岁。此时距明朝灭亡只有12年了,李自成、张献忠等各部农民起义烽烟遍地。回川后20余年间,破山先后住持或创建了万州的广济寺、梁平的蟠龙万年寺、万峰太平寺、中庆寺、金城寺等,并刊刻经书,振兴禅院,名声大震。封疆大吏、达官显贵、文人学士、军阀土匪甚至地痞流氓作恶者,都趋之若鹜跟从皈依破山。他成为佛门领袖,被尊为“古佛出世”、“小释迦”等称号,成为南明政权、清朝政府、地方武装、农民领袖种种势力拉拢的对象,各方无不争取破山以取得社会认可。明末著名女将军、石柱秦良玉为其皈依弟子。留驻梁平金城寨的农民起义军佐明将军姚玉麟、川陕三边总督的清朝重臣李国英都是其信徒。
1653年,破山在金城寨姚玉麟将军的资助下,在万竹山始建双桂堂。他门徒众多,双桂禅派迅速发展壮大,“双桂道风大振遐迩”,除川黔滇外,陕、鄂、湘、及江浙诸省均有其传法弟子和接法寺庙,双桂堂被赋予“西南丛林之首”、“西南祖庭”、“第一禅林”、“宗门巨擘”等殊荣,饮誉佛门内外。《中华佛教两千年》说:“双桂堂创建以后,得到清朝历代皇帝的支持,连续不断地修建了二百多年”,“民国时期,双桂堂以它宏伟的规模,庄严的殿堂,丰富的藏经,独特的雕塑被列为了蜀中丛林之首。”一代宗师破山,在书法、诗歌方面都极具造诣。第十代方丈竹禅法师更是画坛名家。
2013年,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2022年,双桂堂因宏大的宫殿式古建筑群,入选重庆市首批历史名园。佛教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。下两图:盛大的双桂法会资料图,来自全国各地的信徒云集,为世界祈福。


本文来自网友发表,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和立场,如存在侵权问题,请与我们联系处理!
展开